深度解读!弑母案吴谢宇求谅遭谢天琴家属拒绝 代理律师:已尽力完成辩护工作

博主:admin admin 2024-07-08 22:38:14 873 0条评论

弑母案吴谢宇求谅遭谢天琴家属拒绝 代理律师:已尽力完成辩护工作

北京讯(记者 张琳) 2023年11月30日,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吴谢宇弑母案二审宣判,维持原判,判处吴谢宇死刑。据吴谢宇的死刑复核辩护律师郑晓静介绍,吴谢宇在得知二审维持死刑判决后,表现出强烈的求生欲,并多次写信给谢天琴家属道歉,希望能够获得谅解。然而,谢天琴家属并未接受吴谢宇的道歉,并拒绝与其接触。

郑晓静表示,她曾于2023年11月10日前往福州市第一看守所会见吴谢宇。吴谢宇在会见时情绪激动,多次表示后悔杀害了自己的母亲,并希望能够获得家属的谅解。他还表示,愿意将自己名下的两套房产赠送给谢天琴家属,作为对他们造成的伤害的弥补。

郑晓静说,她理解谢天琴家属无法接受吴谢宇道歉的心情。吴谢宇的行为给谢天琴家属造成的伤害无法弥补,他们拒绝与吴谢宇接触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郑晓静表示,作为吴谢宇的死刑复核辩护律师,她已经尽力完成了自己的辩护工作。她希望谢天琴家属能够节哀顺变,早日走出伤痛。

以下是对该新闻事件的几点补充:

  • 吴谢宇在弑母案发后潜逃三年多,期间曾杀害了一名59岁的出租车司机并抢劫其财物。
  • 在二审庭审中,吴谢宇当庭翻供,称自己杀害母亲是受了精神病的影响。
  • 法院最终认定,吴谢宇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、诈骗罪、买卖身份证件罪,依法判处其死刑。

以下是该新闻事件的几点分析:

  • 吴谢宇弑母案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重大刑事案件。该案的发生反映出一些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心理问题的严重性。
  • 吴谢宇在案发后潜逃三年多,并在逃期间又杀害了一人,性质极其恶劣,罪行累累,受到法律的严惩是理所当然的。
  • 谢天琴家属在遭遇如此巨大的创伤后,依然能够保持理智,拒绝与吴谢宇接触,展现了其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。

该新闻事件也引发了社会对以下问题的思考:

  • 如何加强家庭教育,预防未成年人犯罪?
  • 如何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?
  • 如何完善法律制度,严惩犯罪分子?

华尔街传奇、前美国证监会主席威廉·唐纳森逝世,享年93岁

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创始人之一,以推动萨班斯-奥克斯利法案著称

2024年6月14日,美国华盛顿讯:美国前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、纽约证券交易所前董事长威廉·唐纳森于2024年6月12日星期三在家中去世,享年93岁。唐纳森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华尔街人士和政府官员,他在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中对金融行业和美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唐纳森出生于1931年,毕业于耶鲁大学和哈佛商学院。1959年,他与他人共同创立了投资银行Donaldson Lufkin & Jenrette (DLJ),该公司因其开创性的研究和激进的文化而闻名。1973年,唐纳森进入政府部门,担任尼克松总统时期的国务院副国务卿。

1981年,唐纳森回到耶鲁大学,担任管理学院首任院长。在他的领导下,该学院迅速成为世界领先的工商管理教育机构之一。1991年,唐纳森出任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,在那里他推动了交易所的现代化和监管改革。

2002年,唐纳森被当时的总统乔治·W·布什任命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。任职期间,他领导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金融监管改革之一——萨班斯-奥克斯利法案的制定。该法案旨在恢复投资者信心,打击公司财务欺诈,并在2002年安然和世界通讯等公司丑闻之后颁布。

唐纳森退休后继续活跃于商业和慈善界。他是多家公司和非营利组织的董事会成员,也是巴拉克·奥巴马总统最初的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成员。

唐纳森以其正直、智慧和对公共服务的奉献精神而受到广泛尊敬。他的逝世是美国金融界和政界的重大损失。

唐纳森的遗产

唐纳森是一位具有远见的领导者,他一生致力于改善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。他将华尔街的专业知识带入政府,并在制定塑造现代金融监管框架的法案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唐纳森的遗产将继续影响几代美国人。

以下是对唐纳森生平的一些其他细节:

  • 唐纳森是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创始院长,该学院现已成为全球顶尖的商学院之一。
  • 他曾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,并在该交易所的现代化和监管改革方面发挥了领导作用。
  • 唐纳森是萨班斯-奥克斯利法案的制定者之一,该法案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金融监管改革之一。
  • 他曾担任巴拉克·奥巴马总统最初的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成员。
  • 唐纳森因其对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的贡献而获得了 numerous 奖项和表彰。

唐纳森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。他是华尔街最后一位传奇人物之一,他将被许多人怀念。

The End

发布于:2024-07-08 22:38:14,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尔蓝新闻网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